欢迎光临刘家乐,刘家乐国画艺术网,盛唐艺术网!

详细信息
盛唐首页 详细信息

相关资讯
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


158-2907-4800


邮件:1051286110@qq.com


网址:www.xastsh.com/ljl


地址:西安市莲湖区37号省外贸大楼403室

详细信息

良渚陶文: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书写

发布时间:2020/12/9 浏览量:2120 分享到:

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,80年来余把刘家乐刘家乐国画艺术网http://www.stysw.cn/ljl这八个字当作一句俚语,从未引起过足够的重视。前几日携友去了一趟良渚博物館,偶然在接待大厅看到了一册《良渚文化刻画符号》,打开一看,竟然有不少古文字映入眼帘,有象形文字,更多的是表意文字。作为一个从事古文字研究几十年的学人,余立马从相应的殷商甲骨文中找到了部分同形文字。诚然陶器上的确存在着数量不少且介乎装饰图条的“符号”,令人不知所以。回到居所,余再次像当年研究被康有为称为中国第一文物的《石鼓文》一样,走火入魔,夜不能寐,结果是意想不到的惊喜,令余终于明白杭州为什么被誉为人间天堂。因为,从五千年前的良渚陶文上可以看到天堂里文明的灿烂曙光。我深感责任重大,很有必要把良渚陶文的重大意义写出来,告诉世人,共沐荣光。

内容丰富的良渚陶文

良渚陶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,日月星辰、山水飞禽,鸡龟猫刘家乐刘家乐国画艺术网http://www.stysw.cn/ljl蝶鹿蛇更是栩栩如生,一目了然。一个“燕”字,画的就是一只燕子,线条流畅,与甲骨文燕字同形;“星”字,与国旗的五角星同形,无疑可以看作五千年文明的传承;江南水乡常见的鱼笱对应的文字形似一只竹筐,这是一种鱼能游进去而再也出不来的竹制鱼具,亦即《诗经·小雅·苕之华》“牂羊墳首,三星在罶。人可以食,鲜可以饱”中的“罶”字。陶文中的象形文字,其实也有丰富的内涵。比如:羊,表示吉祥;鱼,表示富裕;草木,表示丰盛和茁壮成长。早期陶文中的确存在大量符号,也代表着一定的含义。有些文字学者,把所有初文都说成符号,不承认其为文字的初形就有失偏颇了。

陶文中还有不少数筹,一横为一;二横为二;三四亦然……南湖出土的一个陶罐上,一下子出现了22条横画,这无疑是表示一共制作了22件陶罐。这种方式显然有点笨拙,陶工们很快就改Ⅰ为十;Ⅱ为二十……万作卐。这个“万”字不简单,全世界不少地方均有发现。唐武则天将卐定音为万,谓“吉祥万德之所集”,足见这位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水平着实不一般。其实在商周时期,萬、万、卐三文已经互相通借。可以这样说,数字完全是从生活需要出发形成的完整的记数文字。

除了象形和数筹,良渚陶文中更多的是表意文字,计有丁、又、示、木、巾、亚、田、今、有、已、爻、左、月、夕、入、小、玉、王、本、人、川、玨、肜、甲、公、亚、生、刀、戉、厂、未、雨、才、上、下、卜、乙、井、甘、卯、在等。有一个字形与甲骨文同,当为禘字,意为祭祀。

除了单字,良渚陶文中还出现多字现象。苏州澄湖的一个黑皮陶罐上,排列着猫鸟蝶鸡蛇五个象形陶文,线条流畅,美不胜收。在另一个贯耳壶的腹部,有一组文字,饶宗颐释为“冓戉五个”。冓,古时作宫室深密处解,于文句不合,故第一字当误。按《说文》:“冓,交接材也,象对交之形。”此说颇有意思,陶文第一字确有交接与对交之形,然非冓字,当释“筚”,正是良渚曾出土的竹制蒸架,是一种交接而成的生活用具。戉即钺,斧形,制筚之工具。筚字右边尚有长长的一横画,表示此筚“一下子”用钺做了五个。可见刻文为纪的陶工,不仅心灵手巧,也是一个性情中人。中国文字正是由一大批这样的聪明之人创造,然后互相渗透,兼收并蓄,逐渐形成。良渚南湖的一个夹沙黑皮陶罐肩腹处,刻了一周十二个象形和表意文字,余越看越喜欢,觉得这好似一首绝美的叙事小诗。兴之所至,欣然命笔,书写出来,与读者诸君共赏。

手持弓矢去狩猎,(前三个象形文字为弓矢嘼)

无果而返回水乡。

大网小网全带上,(三个网形文字及一小池塘)

满载而归喜洋洋。

用钺刳鱼下陶罐,(三个表意文字,钺和下字)

鱼鲜配饭满屋香。

耀眼鱼刺兴未尽,(最后二个象形文字为鱼骨)

刻此为纪陶罐上。

按,余之所以说狩猎无果而返的依据是,餐桌上只有鱼刺而无嘼骨。这次会餐,皆大欢喜,故特地刻在罐上以为纪念。这也说明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,不仅生活得很滋润,作者也是个有文化有情趣的好客之人。

五千年前的良渚,位于环太湖流域的西南部,这里气候湿润,资源丰富,水网密布,特别适合人居。这里不仅有过宫殿式的豪华建筑,又有相当完善的水利设施,甚至还出土了贮存着20多万斤稻米的大型粮仓。既有锦片,又有麻织品。大量陶器纺轮的发现,说明当时纺织业已具有相当规模。五千年前,当世界上的多数先民还在以树叶遮羞,兽皮取暖的时候,良渚先民已经吃着美味鱼鲜配香喷喷的米饭,穿着华丽的锦衣,行走在宽畅的街市,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天堂就绝非凿空之说了。因此,先民们在文明之路上先行一步是绝对可信的。

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

《良渚文化刻画符号》一书,仅收了600余个“符号”,而今“符号”已征集到近千个,目前正在整理之中。余期待着一睹为快,并做进一步的研究。但仅凭眼前的资料,余以为良刘家乐刘家乐国画艺术网http://www.stysw.cn/ljl渚文化已经有固定的书写方法,而且已为长三角地区的上海马桥文化和苏州澄湖文化,以及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、萧山的跨湖桥文化、嘉兴的马家浜文化、湖州钱山漾文化等先民们之间的频繁往来,提供了文字作为交流工具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约定俗成。以长三角地区先民们的聪明才智、经商能力,当地丰富的物资,再加上优越的水利之便,可以料想他们早与商周时期开封、洛阳的先民们有了相当频繁的交流。这就是良渚陶文为什么能在甲骨文中找到影子,甚至完全可以衔接的根本原因。综上所述,甲骨文绝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。

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认为:“近年的发现和研究告诉我们,良渚文化和商周文化之间,确实有明显的渊源关系……这使我们倾向于这种符号是汉字先行形态的假说。”其说甚善。至于文字创始的传说,一般都认为“黄帝史官仓颉,取象于道,始作文字”。高诱《淮南子修务训》亦谓:“史皇仓颉,生而见鸟迹,知著书。”这些说法的确不足信,如果说仓颉是一个会写虫鸟书的书法家,乃至对汉字进行过整理和研究倒是完全有可能的。总而言之,华夏文字从陶器上出现初文到形成完整的汉字体系,五千年来唯有陶工们一直在紧跟时代脉搏,循序渐进。这是因为陶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据考古发现,商周时期,陶器上也有不少刻画文字,春秋时期更多,而且已将戳记文字用在陶器上。及秦,带有小篆书风的秦惠文王瓦书竟有119个字之多。到汉代,陶器上不仅有隶书,晚期还出现了楷书。陶文中不仅可以见到丰富的算筹、干支纪年,甚至可以见到中华民族的几百个姓氏,足见陶文是我国文字发展的活字典。

陶文中有20个字母

余在研究良渚陶文的同时,尚有一惊人的发现,那就是五千年前的陶文中竟然藏着19个拉丁字母。婆罗米文以字母“十”为“K”。这样算来,良渚陶文中就有20个字母,约为世界通用26个字母的80%。兹将这些字母公布如下:A、D、C、E、U、Y、P、I、S、W、N、V、L、H、T、X、M、O、Q、K。除了良渚文化出现字母外,大溪地文化彩陶上有X、I、O、十(K)四个;二里地陶文中有X、I、V、M四个;半坡文化陶器上则有T、I、Z、E、K、L、P、V、X、O等十个字母。这说明我国先民有过用拼音的方式来解决语言向文字发展的尝试。众所周知,拉丁字母源自希腊字母,希腊字母则源自腓尼基字母。罗马字母又继承了希腊字母,26个字母也就成为现代英语的字母。美国学者吉德玮在谈到汉字起源的论文中,认为西方传教士很早就将字母传入华夏,但始终无法引导汉字“字母化”。他同时又指出,汉字传承精英文化,蕴积至为深厚,因此不受西方影响。余认为,他要是知道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20个字母,会否发出,中国陶文中的大量字母,在与外界交往中互相渗透,才促成西方字母的发展这般感叹。饶宗颐认为:“陶符与腓尼基字母比较,百分之七十以上实同于汉土仰韶期彩陶上的符号,这说明很可能远古时期,西北地区的闪族与羌人杂处,通过商品贸易,闪族人遂取陶符作为字母依据的材料。”他又引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倡言之“陶瓷之路”一说:“我则认为彩陶文化时代,陶符的交流借镜,引出字母的发明,在人类文化史上更有重大的意义。陶符之被采用作为字母的形符,是陶瓷之路上文化交流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。”按说,生活在此的先民,凭借水系之便,很早就开始对外通商,五代吴越国甚至还到过阿拉伯进行海外贸易,文字上的交流亦属正常。至于良渚先民创造的字母,如果对世界文明带去过实质性的帮助,那应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。本文不想赘述,留待国内外有识之士去继续研究吧。

余非常庆幸的是先民们放弃字母,而是走了由象形、表意到形声这样一条文字发展的道路,厥功至伟哉。